Last 5 Days

没有无辜的受苦?

请点击这里阅读经文
在约伯记第34章中,以利户充满信心地发言,为神的公义与主权辩护,宣称:“神断不至行恶,全能者断不至作孽”(第10节)。表面上看,他的话语似乎合情合理,因为神确实是公义、全能且圣洁。以利户的神学看似正确,但在他的论点之下,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假设。
第34章是一个强有力的提醒:一个人可以说出正确的教义,却不一定真正明白神的心意。以利户的论点建立在一个关键的假设上:如果神是良善且有能力的,那么恶人就应当受苦。在他看来,世界中不能有无辜的受苦,因为一旦承认这点,就等于质疑神的良善。因此他断定,约伯一定是隐藏了罪,才会遭此苦难。这样的推论让他将约伯逼到墙角:如果神总是公义的,那么约伯就不可能是无辜的;如果约伯坚持自己清白,那就是在指控神不公。
但神学家约翰·高登盖(John Goldingay)在《Job for everyone 》中指出,以利户的逻辑让约伯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。约伯明白神是全能且公义的;但他同样深信自己并没有做过值得受苦的事。他并没有宣称自己无罪,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如以利户所说的 “黑暗、阴翳”(第22节)般得罪神。以利户的控诉让约伯无法诉说自己的经历、痛苦和诚实的疑问。
正是在这里,以利户的错误暴露无遗: 他假设神的公义必定会立刻在现实中彰显——义人必蒙福,恶人必遭报。以利户在捍卫神的公义时,反而扭曲了它。他将神的公义简化为一个公式:行善得福,作恶受罚。但神不是一台奖罚机器;祂的道路更深、更有智慧,也往往超越人类的理解。正如神稍后在旋风中对约伯说的:“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,你在哪里呢?”(伯 38:4)。以利户的错误不在于承认神的公义,而是在于把它简化成一种没有恩典、没有无辜受苦空间的机械系统。他的自以为义让他完全忽略了约伯真实的痛苦与困惑。
亲爱的弟兄姊妹,这让我们看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课:我们被呼召过正直的生活,不是因为这样就能保证有好结果,而是因为神呼召我们圣洁,如同祂是圣洁的一样。这样的生活反映了我们所敬拜之神的属性。真正的诚信与真实信仰的考验,就是当我们看不见祝福、甚至经历痛苦时,是否仍选择走在义路上。
行善不是为了交换奖赏,而是出于对神的信任与关系。在这样的光照中,在面对自己对神的认识与人生经历中的不协调挣扎中,他诚实地将它带到神面前。这也是对我们的邀请。信心不是假装痛苦不痛,或疑问不存在。信心是带着我们全部的自己——痛苦、疑惑与疑问——来到神面前,并且仍选择信靠与顺服。活在正直中,不是因为我们能得到什么,而是因为神是那位配得我们顺服的主。
亲爱的弟兄姊妹,我们是否也曾认:行善就应该有好结果?我们是否曾像以利户一样,说出了正确的神学,却错过了神的心?即使在痛苦或困惑中,我们是否愿意活出真实信仰的生活?
祷告 :
主啊,帮助我活在真理中。不只是拥有正确的教义,更是深深认识祢的心意。当生活让我迷惑时,请教导我依然信靠祢。愿我的生命反映祢的良善,不是为了得到回报,而是因祢配得一切荣耀。奉主耶稣宝贵的名祷告,阿们。